水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水电站自动化是指在水电站运行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将水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通过信息网络收集并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实现水电站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进而提高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水电站自动化的目的
水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实现水电站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使水电站的运行处于最佳状态,提高经济效益。
水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中央控制”、“厂站自动化”和“远程监控”四部分组成。中央控制是指对整个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而过程控制是指对电站中主要设备(如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组、压力钢管、调速器等)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而厂站自动化是指在中央控制的基础上,将电站中各个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
水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水电站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水电站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站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系统及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等。
自动化系统结构
水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由电站控制层、数据处理层和通信网络层构成。其中,电站控制层、数据采集层和通信网络层又可细分为集控层和操作层两部分。集控层主要负责水电站的控制及操作;数据采集层负责对水电站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信网络则负责与上级调度中心的通讯。
主要内容
水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监控系统、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
可靠性与安全性
水电站自动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指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硬件、软件应采用标准产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是高频电子元件,对于高频电磁场会产生干扰,严重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水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
(3)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完善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恢复功能。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水电站在发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水电站自动化可以使水电站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节约水电资源。
因此,水电站自动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我国水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