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更详细的水电站自动化标准:
1. 自动化体系架构
水电站自动化体系架构应根据水电站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控制体系。水电站自动化体系架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监测及调度层、控制层和执行层,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通信网络。
2.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自动化体系用来实时监测水电站的关键参数的系统。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监测系统需要实时监测水电站各系统的水位、流量、压力、温度等物理量,并及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层,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3. 调度系统
调度系统是水电站自动化的核心,用于保障水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调度系统一般包括水电站级联调度和电网调度。水电站级联调度主要用于管控水电站各个机组之间的协调运行,电网调度主要用于协调和指挥水电站以及其他发电站的运行,并将发电能力部署到电网中去。
4.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水电站自动化的关键系统,用于实现对水电站各个环节的自动控制和自动化管理。各类控制系统是控制器、行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等。控制系统需要实时监测水电站各类参数,进行逻辑判断和控制指令的发出,以确保水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
5. 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处理是水电站自动化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汇总、处理水电站各类信息,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供决策、管理和监管。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网络、数据库、大屏幕监控、通知报警、故障诊断等功能模块。
6. 服务系统
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安全、访问控制、验证和备份等功能,保证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连续性。服务系统令水电站自动化系统具备强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 运行管理系统
运行管理系统是水电站自动化的管理支撑系统,包括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运行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水电站的生产、管理协同平台,并且满足各类自动化应用的需求。
8. 监控中心建设
监控中心是水电站自动化控制的中枢,而监控中心建设的内容包括监控中心选址、环境、机房建设等,选址应考虑到通行道路、水电站周边环境以及设备的操作、电源、照明等设备配置。监控中心环境应该秉着严谨、稳定、安全的理念建设。